香港楼价高企,想找个租金低廉又舒适的居所并不容易,而㓥房更成为不少基层市民无奈的选择,约 22 万人居住在约 11 万个「㓥房」单位。中原集团创办人施永青于旗下报章的专栏内提出,香港不少空置的写字楼,何不加以利用以安置㓥房户。
施永青于《am730》专栏内指出香港目前约有 22 万人,居住在 11 万个㓥房单位,又指出㓥房户居住环境恶劣,社会引以为耻,政府决心要尽快解决这个已接近积重难返问题。特首李家超在上次施政报告时,已成立一个专责工作组去研究这个问题,只可惜工作组提出的方案,特首似乎仍未满意,仍需要时间再议。
施永青表示,无论政府想改善或取缔㓥房,都需要觅得更多新房源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不少㓥房户本身就是公屋轮候者,惟公屋供不应求,如政府加快兴建公屋也力有不逮,更难以为㓥房户提供额外的供应。
他又指出就算即使公屋的供应可以加快,亦一样解决不了有人想住市区的问题。因为大部分新建的公屋都在新发展区,交通不方便,导致有部分本身有楼住的人,也宁愿付出额外的租金,在市区租住㓥房,以过他们喜欢过的生活。
但他认为如果政府愿意「跳出条条框框的约束」,仍是有辨法处理房源问题。施永青献计,本港现时写字楼空置率高达 15%,当中不少都在市区。在符合消防安全与卫生要求下,如果政府允许空置的写字楼改装成合法㓥房,相信有很多业主愿意花工程费用,令空置单位也可以有租金收益。
他称,现时非甲级写字楼月租「只是 20 余元一方呎」,若改成住宅,「可以租 30 多 40 元一方呎」,当中的差距「一定可以吸引很多投资者参与」,他又认为政府要做的,「只不过是接受破例罢了」。
他续称,现时已经有写字楼改装成酒店,「而酒店本身就是高级㓥房罢了」,分别只是改酒店是「一栋栋改」,而用作安置㓥房住宅,「可能要接受分单位改」。施永青对官员的处事态度亦有看法,他指「做官的人很容易对条条框框看得太认真」,不想违反自己订出来的条例。
他反问政府「订例的目的是为什么呢?不外是为人民可以活得更好罢了」。施永青最后表示,与其让写字楼空置,白白浪费资源,倒不如用来安置㓥房户,而政府毋须修例,「只须暂时容忍一下有人犯例罢了」,他称此举「真是何乐而不为?」。